未來守望者(2):躊躇amp;#8226;浮躁的迷茫
同一件事,當我們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往往會有不同的解讀。
想起了四五年前發(fā)生的一件事。那個時候的我,也是一位苦苦掙扎在求職旅途中的年輕小伙。還記得那是一個下午,我正在網吧里上網投簡歷。正專心地看電腦屏幕呢。坐在隔壁的一哥們兒突然把腦袋湊到我身邊。出于一種本能的防衛(wèi),我側了側身,轉頭看著他,還沒等我問他發(fā)生了什么事。那哥們就迫不及待地問到:“哎,問一下,是左眼跳災,還是右眼跳災?”他這么一問,讓我感到很是莫名其妙。還沒等我反應過來,那朋友緊接著很是激動地說到:“是這樣的。剛剛我收到一個面試通知,明天上午的,這機會對我很重要。不知為何?我現(xiàn)在的右眼一直在跳,就想問一下這究竟是福還是禍?”
說實話,當時這哥們兒有些病態(tài)的行為著實把我嚇了一大跳。可能是因為那個時候的我正處在找工作的焦慮當中,自己想當?shù)厝话堰@哥們出現(xiàn)的反常行為與找工作受挫聯(lián)系在了一起。于是,出于一種同病相憐的心理,我安慰了他幾句,胡說了一些建議。之后,也就如過客般再沒有什么聯(lián)系了。
這件事雖然過去了多年,不知為何,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它總會不斷地重復出現(xiàn)在自己的腦海里。我有時候會想這位朋友現(xiàn)在究竟身在何處?過得怎么樣?更多的時候,我會想自己當初給人家的那些建議是不是有些過于的主觀?會否因此影響人家的人生抉擇?之所以會這么想,是因為過了這么多年,當有了些許人生閱歷后,再反過頭來看這件事,才發(fā)現(xiàn)自己給人家建議前,其實忽略了很多細節(jié):
1) 當時算得上是一個找工作的黃金時期。
2) 那位哥們兒是在大聲地問了周邊好些人同樣的問題,沒人搭理后,才轉過身問我的。
*) 那位哥們所謂很重要的機會,只不過是一公司通過電郵給他面試通知而已,并沒有按常規(guī)給他電話。
4) 那位哥們從頭至尾都沒有跟我談找工作受挫的事。不過,他告訴我說了他只有中專學歷。
*) 那位哥們正面臨著經濟的危機,急需一份工作求生。
把這些細節(jié)聯(lián)系到一起后,我常常會反問自己在當時情況下,那哥們兒究竟是需要一個沒頭沒腦的安慰和鼓勵呢?還是需要些別的什么?
說到這,我又想起了前些年在大連碰到的兄弟倆。哥倆都是大連理工大學畢業(yè)的,不同的是哥哥是統(tǒng)招生,弟弟是自考生。哥哥先弟弟畢業(yè),一直沒能找到理想中的工作,于是就那樣跳來跳去的好些年。弟弟呢,自考還沒畢業(yè)時,就開始為生計奔波。其實也沒做什么,就是在理工大學后面的家屬區(qū)開了一個“租書屋”。我去的時候,弟弟正面臨畢業(yè)。雖說也沒能找到工作,但他的租書屋開得是紅紅火火的。即使沒工作,維持生計絕對是沒問題的。我在大連呆了近半年的時間。眼看著弟弟踏踏實實地經營書屋,而哥哥卻是東搞西搞,一會兒是賣保險,一會兒是擺地攤,一會兒是跑到海邊撿拾海星,說是要做工藝品??傊?,就是鬧騰得慌。到我離開時,弟弟正準備把書屋做大,并打算擴大經營范圍。而哥哥呢,除了一天到晚板著臉,跟老婆生悶氣,就是幻想著找一條致富的捷徑。
故事說到這,我記起了《老子》中的一句話:“大道甚夷,而人好徑?!蔽依斫獾拇笠馐侨松蟮辣緫徊揭粋€腳印通向目標的,而有人卻偏偏希望能找到捷徑,從而一步登天。不怕笑話,我就是這么過來的,以至于跌到鼻青臉腫才明白這樣的捷徑幾乎是沒有的。有的話,天上掉餡餅的事也砸不到我頭上。本來,我以為像我這樣傻的人,應該沒幾個??苫乇本┻@段日子細心觀察一下,才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人還真不少,甚至還有些本來很明白的人,蹚了幾趟大城市那物欲的渾水后變傻的。
就拿我一朋友來說,這哥們原先是一個從農村來很樸實的人。因為學了些印刷方面的技術,來北京后,租了個房子給一些公司干外包的活。幾年下來,手頭是日漸寬裕,不但買了輛二手車,還在老家縣城供了一套房。后來,不知那根筋搭錯了。非得停下手頭的實業(yè),跑去銀行做信用卡業(yè)務。做就做吧,做好了也是條道兒。可不知為何,自從干了這份工作后,幾年下來,這哥們是性情大變。原先那身樸實肯干的精神頭全然沒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夸夸其談的不實在?,F(xiàn)如今在,這哥們不但沒了工作,信用卡還欠了一屁股的債??粗绱舜蟮霓D變,我只能用大跌眼鏡來形容自己感受到的震撼。
前兩天,在水房里又碰到了那個找工作三個月未果的朋友。閑聊中,又聽了一回這朋友的牢騷,說什么工作難找,心理很煩。這一回,我可學乖了,沒想著給人家建議。多聽了幾回,我知道她所說的工作難找,就是工作地遠的不愿去,工作地近的工資太低了也不愿去;工作累干不了,工作輕松的人家又不要。我不知道現(xiàn)在住的這棟公寓,有多少人有這樣的想法。我知道的是這個樓里有很多一天到晚忙于找工作的朋友,似乎都找了很長時間,找得人都變得有點萎靡不振。我還知道昨天某媒體報道深圳有一個露宿街頭的大學畢業(yè)生,據(jù)說已經很長時間了,一日三餐都得靠撿拾垃圾來保障。記者問他為什么不找工作,他的回答是工作難找。記者問他為什么寧愿流浪街頭也不回家,他回答說要等出人頭地后才回家。一個認字不多的農民工都能靠自己的雙手在大城市養(yǎng)活自己。難道一個有大學文憑的大學生會連養(yǎng)活自己都辦不到?究竟是辦不到還是不想辦到?
今年三月初,溫總理與網友線上交流。諸多網友反應最激烈的問題就是大學生工作難找。這問題深深地刺痛了總理的心,讓那位兩鬢斑白的老人愁眉不展。如果我有機會替這位老人解憂,我只想與這些網友分享這樣一句的話:“將欲取之,必固與之?!边@句話也是我們的老祖宗老子說的。幾千年的名言,老外都在用,相信我們這些炎黃子孫好好地悟,好好地用,是一定不會吃虧的。
黃昏,屋外的走廊上又“早早地”響起了炒菜的聲音。令人垂涎欲滴的香味飄進了屋內,而我卻似乎聞到了這座城市浮躁的味道。不知何時,這樣的味道能化歸那種安詳?shù)钠胶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