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游記美好的回憶——加攻略
游張家界,進山后不遠就有提示牌說“此山有猴子....”, 張家界的猴子是野生獼猴,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景區(qū)無人飼養(yǎng)。屬獨自生存型野生動物。一路上常能看見野生的猴子。
張家界的猴子比較溫順,只要你不要招它,沒有猴子搶游客的東西,否則它也會把你的裝食物的袋子搶走。遇到一個老者,絮叨著他的一袋食品被猴子搶走了,我想肯定你拿袋子招它了。所以要牢記了“不喂、不喊、不恐嚇、不接觸、不慌張”的警句,大家相安無事,反而彼此增加了很多的好感。
在公園里看見的猴子只是覺得調皮,在山里看見的猴子才知道“什么是野生動物”,它上躥下跳,動作快如疾風,幾秒內一群猴子就會無影無蹤,令人驚嘆。
神堂灣,位與湖南省桑植縣(張家界內),天子山的神秘禁地,為一桶形深谷,四圍石峰如屏,深約600余米,谷底有深潭,終日云霧彌漫,猶聽萬馬千軍嘶鳴之聲。神堂灣長期與世隔絕,傳說是神仙聚會的地方。這里有著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為整個神堂灣鋪上一層厚厚的綠氈。在這里還有世界上罕見的白蛇,體長1-1.5米左右,形似一根軟玻璃棒。如果在這里點燃篝火,火一點燃,火花上頭便冒起一縷又粗又濃的白色煙霧,順著神堂溪向谷中漂去。溪水平則煙平,水直則煙直。當溪水曲折往復,白色的煙霧也隨之往復曲折,猶如兩條白龍,騰飛于彎彎曲曲的山谷之中。
要想拍出好的照片,必須是云霧籠罩在神堂灣上,當?shù)厝烁嬖V我,這樣的氣候要靠運氣,很多人在那一等就等好長時間,先覺條件是,必須前夜下過大雨,第二天又是大晴天,而且必須早早趕到那里,晚了云霧就在陽光下消失了,大約是7點左右最好。見過當?shù)厝伺牡脑旗F中的神堂灣,真是好美,好漂亮。我沒有趕上這樣的天氣,只見到山清水綠的神堂灣,但也被這里的景色所震撼。
張家界天子山的神堂灣,是一塊神秘的深谷洼地,三面是懸崖絕壁,一面有道缺口,從缺口到神堂灣底,要下九級巖墩,究竟有多深,有多遠,歷來是個謎。神堂灣,萬木蔭蔽,酷暑天霧氣繚繞,倘若突降大雨,常有人聽到擊鼓沖陣、戰(zhàn)馬嘶鳴的廝殺聲。
據(jù)說,歷代不少身懷絕技之士,冒著生命危險深入神堂灣,以揭開神堂灣之謎,皆無果而歸。
明朝末年,一位年輕的郎中在兩位武藝高強的土人護衛(wèi)下去神堂灣采藥,用繩子吊下神堂灣,結果3位壯士神秘地消失在云霧深處……
清代同治年間,兩個身懷絕技的獵人,身背弓箭,手持寶刀,結伴去神堂灣獵取珍奇異獸。二人結繩而下,剛至半山腰,只見那里樹藤交錯,毒霧繚繞,陰風凄慘,怪聲陣陣,一條寒光閃閃的巨蟒盤繞在一棵千年古樹上。二人嚇呆了,丟下寶刀、弓箭,奪路而逃……
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有支解放軍探險隊,帶著沖鋒槍,牽著軍犬,進入神堂灣。當他們下到第三臺階時,只見那兒枯葉足有三尺厚,蜈蚣遍地游。突然,一條白色怪物從古林中飛出,定眼看時,原來是一只20多斤的大白鼠!此時,軍犬嗚咽,躁動不安,探險隊只好倉促而回。
1982年夏,一位本土作家為了收集民間文學資料,邀同仁4位闖蕩神堂灣。他們剛剛接近谷口,原本驕陽似火的天氣,突然雷雨大作,毒蟲亂竄。過了一個月,他們再次從原路探險,又遇雷雨而返,他們百思不得其解。
1986年夏,北京一位攝影記者在向導的引導領下,欲拍神堂灣的內部奧秘,于是系縄而下,才下去幾米,忽聽灣中傳來馬嘶人叫的聲音,緊接著陰云密布,狂雨如注,嚇得記者魂不附體,發(fā)誓再也不到神堂灣拍片。
關于神堂灣戰(zhàn)馬嘶鳴聲,在湖南還流傳著一種神奇的傳說:元朝末年,向大坤率領土家族人逃到神堂灣避難,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洪武18年,明朝征南將軍湯和率領精兵10萬余人,分5路圍攻天子山,浴血奮戰(zhàn)40多天后,向大坤寡不敵眾,節(jié)節(jié)失利,他與百十名弟兄殺出重圍,退到天子山,向大坤自知大勢已去,他來到神堂灣,舉目望去,只見群峰羅列,猶如千軍萬馬,向大坤轉身看了看遠處的山寨,然后縱身跳下神堂灣。隨后,百十名弟兄也一同縱身跳下……向大坤投神堂灣壯烈犧牲,陰魂不散,他們在灣中安營扎寨,與蟒蛇、猛獸、毒蟲為伴,日夜操練兵馬,時刻準備復仇。這就是神堂灣神秘戰(zhàn)馬嘶鳴的來歷。
神堂灣,豐姿綽約,冷艷無情,恐怖中充滿神奇,迷霧中隱藏殺機。一位科學工作諸者說,神堂灣是一個大磁場,把當年向王大坤與官軍血戰(zhàn)的嘶喊聲錄下來了,一遇到適當氣候便釋放出來;有人說,擊鼓沖陣、戰(zhàn)馬嘶鳴是風聲、雨聲、瀑布聲與回聲的一種混合聲響,加之當事人的恐懼心理,造成的一種心理感覺;還有人說,神堂灣整日彌漫不散的迷霧是瘴氣,因此奪命丟魂,以至千百年來無人光顧……
神堂灣之謎,眾說紛紜,神堂灣的密碼,有待有膽有識的好漢去破譯!
張家界神堂灣之謎終于被一個叫長風的人揭開了。2005年11月,長風和他的探險隊歷盡艱辛到達神堂灣谷底,發(fā)現(xiàn)那里什么都沒有,所有詭異謠傳,頃刻間化為烏有。不過,谷底地形復雜,能見度極低,且悶熱難忍,令人窒息。從上面看,神堂灣是水桶狀,四周是絕壁,最底端是很窄的峽谷,它是上面小、中間大、下面小的一個葫蘆狀的空間地貌,是一個葫蘆狀的地形。據(jù)專家分析,百年詭異之聲,是由于神堂灣是世界罕見的喇叭形峽谷,在雷雨天,峽谷里的風聲、水聲、雨聲混雜在一起,不斷撞擊回響,就產生了所謂的人馬廝殺之聲,其實是正常的自然界現(xiàn)象。
神堂灣的村民得知真相后,終于消除百年詭異陰影。如今的神堂灣已成為張家界著名旅游地,世界各地游客云集,幾百年來活在謠傳陰影里的村民,今日已成為神堂灣向導,他們向全世界展示神堂灣的如畫仙境。
點將臺位于神堂灣觀景臺東側,為一巨形石臺,在此觀看,或如將士肅列,或如奔馬嘯嘯,傳說向王天子在此整軍點將。
點將臺的由來,據(jù)史科記載:明代初張家界出了個著名土家族首領向大坤,因不滿廷壓迫,自稱向王天子,在水繞四門舉旗起義,震動朝野。朱元璋派征南將軍楊景、鄧愈等率十五萬大軍征剿,向王天子依據(jù)張家界千山萬壑,與官兵展開血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最后投神堂灣壯烈犧牲。向王天子死后,民間將其故事附麗在這里的山山水水之上,代代相傳。這座“點將臺”相傳就是向王天子點兵點將的地方。
點將臺為武陵源著名景觀。站在觀景臺上凌空而觀,數(shù)十余座峰柱拔地而起,如校場閱兵點將的場面。據(jù)導游說,下圖的石柱,便是天子向大坤的將軍們。右側最前邊的一位將軍,正舉右手向天子宣誓。
楊家界東接張家界,北鄰天子山,面積三十四平方公里,有香芷溪、龍泉峽和百猴谷三個游覽區(qū),景點二百余處。楊家界山明水秀,風光如畫:香芷溪峰高天遠,澗深水清,斜陽古道,鳥叫蟬鳴,似世外桃源;龍泉峽絕壁羅列,是天然的屏障,宛若壯觀的古城墻;百猴谷是獼猴和白鷺的家園。相傳,北宋楊家將圍剿向王天子曾在天子山安營扎寨。后因戰(zhàn)爭曠日持久,楊家便在此地繁衍后代,使這里成了“楊家界”。如今,楊家界還保存有《楊氏族譜》和明清時代的楊家祖墓,有“六郎灣”、“七郎灣”、“宗保灣”、“天波府”等地名。
烏龍寨原名叫“黑龍寨”,是楊家界新開發(fā)的景點,以前是土匪居住的地方,地處偏遠、關隘險絕,四面懸崖,僅有一道上山的路,地勢險要?,F(xiàn)在一路遇到的盡是抬滑竿的、擺吃食小攤的、開旅游用品店的,沒有了土匪的蹤跡。
烏龍寨地形險,猶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那一條窄而小的游道當年沒開發(fā)的時候,試問有幾人敢過。還有空中走廊,從遠處看人好象走在空中,其實半山腰有一條很小很窄的通道。烏龍寨這地名的由來是景區(qū)開發(fā)以后改的,為了吸引游客。相傳楊家后代(楊六郎)曾在這避難,故而得名楊家界。烏龍寨中的著名景點有三道鬼門關(意思就是上此山有三處要害,非常窄小,在沒有槍炮的年代一人守住,千人,萬人都是無法通過的。
由寨門往上是頗陡的坡,幾十米外有一臨崖平臺,如有兩三條槍架著,絕對易守難攻。幾米外是烏龍寨的第一道鬼門關“一步難行”。小路一個急彎向右,一塊巖石兀然突出,人必須緊貼著巖壁,慢慢轉過去,一不小心,就會墜入山崖,只要派一個人持刀守候,再多的人也不在有繼續(xù)前進的路了。近百米的陡坡幾近直立,石路從兩塊巨石間穿過,人須側身才能慢慢上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夫關”是第三道鬼門關。烏龍寨能立足多年,并非徒有虛名。聽著其他游客說,這里路虐待胖子,還是真的,我走在石壁中間,都很難不碰到兩邊的略帶潮氣的青苔,體型稍微胖點的會被卡在中間的。以此推斷,當年的土匪身材一個個都不錯。上山的路十分的陡峭及刁鉆,走的我上氣不接下氣。原以為烏龍寨很大,但是上去了才發(fā)現(xiàn)也就是四間房子,就這么小小的四間房要住幾十個人(其中一間是給壓寨夫人住的),實在無法想象土匪們過的是怎樣艱辛的生活。
袁家界著名景點有:迷魂臺、拜仙臺、連心橋、情侶峰、乾坤柱(阿凡達山)、神龜問天、五女出征、天下第一橋、土家蜘蛛俠、八卦布陣等。
袁家界名稱相傳來源于唐末時期,黃巢起義失敗后,朝庭四處張榜,捉拿起義軍余部。當時黃巢手下有一名袁姓將領,為躲避追捕,來到了這遠離人世的深山野嶺——青巖山隱居,在這里結廬為舍,墾荒種糧,并以自己的姓氏命名“袁家界”。
袁家界位于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北面,是一方山臺地。背依巖峰山巒,面臨幽谷群峰,自東向西延伸。主要景點有后花園、迷魂臺、天下第一橋等。
袁家界景區(qū)雖然在地域上隸屬于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但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卻被眾星捧月般地位居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qū)的核心,與世界上最美麗的峽谷金鞭溪一衣帶水,東接索溪峪,南眺鷂子寨,西望黃石寨,北靠天子山,總面積約1200公頃,平均海拔1074米。
站在袁家界景區(qū)的觀景臺上,三千奇峰盡收眼底,雄險秀野,神態(tài)各異。峽谷深處,千百根石峰石柱奇?zhèn)ネ涣?。峻峭之石,如英武將帥;嵯峨之峰,似勇猛壯士。有聲有色,若靜若動,形象逼真,呼之欲出。
張家界導游都這樣來評價袁家界的美景:“張家界的名、袁家界的景”。
游客只要走到天下第一橋旁邊就可以聽到很多的導游對橋做介紹,大部分的導游都會講這樣一句話:“橋上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橋山站一站、回家能賺幾百萬”。橋體欄桿上掛滿了五湖四海游客的同心鎖。我走在橋面上,一點沒有感覺橋的險,來回走了兩遍,不知何為艱險,可能身在其中,橋兩邊樹木叢生,檔住了視線。
何為天下第一橋呢?這里形成的時間約在3.8億年以前,在2億多年前張家界這片山地開始風化,在重力、風蝕、水、冰等不同外力的作用下,形成了現(xiàn)在的兩山之間斷裂所留下的橋體。在砂刀溝盡頭右側,袁家界左面南沿,一天然石橋凌空飛駕于兩座巨大的石峰之巔,厚約4米,寬2米余,跨度約50米,相對高度400多米。橋面兩端石峰上,綠樹叢簇,郁郁蔥蔥,峰壁則宛若斧劈,草木不生。立橋邊俯視,透過稀疏樹葉,見云涌霧蒸,幽深莫測。自北端步行過橋,狹窄處僅數(shù)十厘米,心驚卻步。繞過深谷,站在相距40多米處觀橋臺上,橋的全貌映入眼簾,橋身雄奇?zhèn)グ丁?/p>
這就是“天下第一橋”???,兩座山峰被一條長廊連在一起,形成天然橋洞,平時吞云吐霧,氣勢壯觀雄奇。橋面寬約兩米,長20余米,絕對高度350米。橋上蒼松挺拔,橋邊古藤垂掛,橋下深不可測。遠觀此橋,云霧繚繞,橋身若隱若現(xiàn),好似水中倒影一般。走在橋上,只見霧氣蒸騰,松濤呼嘯,石橋好像也顫顫悠悠,晃晃搖搖似的,令人驚心動魂。這里是張家界風景一絕,是大自然的一個奇跡。
實際上,天下第一橋所跨的兩座大山原來是連在一起的,只因中間部分的石質較為脆弱,由于風化、崩塌作用的影響,又經過日曬雨淋、流水沖刷、山洪肆虐,年年歲歲,歲歲年年,便形成了呈現(xiàn)在眼前的這一曠世奇觀在張家界漫游,才發(fā)現(xiàn)旅游地圖上標注的景觀名稱,頗為有趣,也引人遐思。這些名稱,為游程帶來許多樂趣。走過天生橋,路邊便可見到景觀“五女出征”和“九天玄梯”,兩者彼此相距不遠。在這里聽到最多的是導游的一句話,發(fā)揮你的想象力。告訴你這是“五女出征”和老版百元人民幣,剩下的就是你自己去想了。
所謂五女出征,是整個石柱般的山峰,極像幾個人頭疊在一起。旅游地圖上標為“五女出征”,但導游告訴我們,民間也稱之為“百元人民幣上的偉人頭像”。站在山路上遠望,還真有那么個意思。就在“五女出征”旁邊,有四座直立的瘦峰,由近及遠,自下而上,彼此呼應,連成一線,宛如四步天梯;此為“九天玄梯”
走袁家界一線,最值得關注的,便是懸浮山。路邊上立有一石碑,上寫“乾坤柱阿凡達懸浮山原型”。因為3D電影《阿凡達》的熱映,引發(fā)了懸浮山原型到底在哪里的討論。有人說其原型在黃山,有人說是其原型是張家界乾坤柱。賀龍公園為紀念賀龍元帥轉戰(zhàn)天子山而建,坐落在1200米的千層巖左側。屹立在“云青巖”上的賀龍銅像與大自然連為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建鑄于1986年,高6.5米,重9噸,為我國近百年塑造的最大的一尊銅像。銅像背負青山,面壁神堂灣,凝重、壯嚴、和諧地統(tǒng)一在青山綠水的畫圖中,逼真再現(xiàn)了賀龍元帥的鮮明形象:濃眉大眼,八字胡須,右手小臂提起,握著煙斗,微笑注視著家鄉(xiāng)石峰峭壁。身旁一匹好征的戰(zhàn)馬,昂起頭顱,似乎在等待主人揚鞭踏上征途。
賀龍墓:墓碑是兩把菜刀合一,象征他當年兩把菜刀鬧革命。賀龍墓十分簡樸,一塊銅牌立在那里,正面是賀龍元帥叼煙斗的浮雕像,像下有“賀龍”二字,銅牌的背面有“永垂不朽”四字。銅牌前有一個矮碑,碑上有“元帥之墓”。
賀龍元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他就出生在天子山西邊桑植縣洪家關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兩把菜刀起,到南昌起義,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zhàn)爭····文化大革命,功績卓著,歷經滄桑。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元帥家鄉(xiāng)流傳著無數(shù)關于他的故事與傳說。天子山一帶,曾經是賀龍、任弼時、肖克、王震等將軍打過游擊的地方。一生戎馬命運多舛的賀龍元帥最終回歸故里,在天子山壯美的風景中安息。
御筆峰坐落于天子山自然保護區(qū),是天子山風景區(qū)的最佳景點之一,峰高100余米,數(shù)峰參差并列,據(jù)說是向王天子兵敗時丟棄的御筆所化成的山峰。山谷中數(shù)十座錯落有致的秀峰突起,遙沖藍天,靠右的石峰像倒插的御筆, 靠左的石峰似擱筆的“江山”。此景變化萬千,日照霞染生輝,云霧涌動時隱時現(xiàn),春月透過花叢,五層峰巒相迭。
御筆峰被公認為是武陵源砂巖大峰林風光的標志景點,不斷出現(xiàn)在海內外各種媒體和宣傳品上面,堪稱天下一絕。民間把它與向王天子聯(lián)系在一起,解說為向王天子殉難后,他的御筆化成石峰,廝守在神堂灣邊;而裝御筆的“簽筒”、“筆架”則留在水繞四門。然而,千古興亡,時代更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淡中”。只有這支“御筆”還在!
天子閣位于賀龍公園東200米處的臺地上。是張家界天子山的著名景點,為一人工建筑,1995年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捐款修建。在天子閣可以眺望天子山去全景,場面非常壯觀。天子閣高30米;為六層四重檐穿頭式仿古建筑。鋼筋混凝土獨立柱基,石雕欄桿,花崗巖地面,梓木門窗,金黃琉璃瓦屋頂。登閣遠眺,三面臨淵,遠近群峰山巒盡收眼底。
張家界本土著名作家金克劍先生撰寫《天子閣賦》,文中“登閣憑欄,把酒臨風。眼收六合蒼茫,卷簾一軸錦繡。纏清流而作羅帶,飾花果以為佩環(huán)。君不見,三千奇峰亂斧劈,八百秀水破川來。雖天公之獨厚,亦造物之標新?!?/p>
今天我們要去看看天子山的另一景點:十里畫廊。有兩種方式下山,可以從山頂走下去,大概需三個小時左右,也可以坐空中電梯或索道,為了節(jié)省時間和體力,我們選擇了坐索道下山,很多人對天子山索道有恐懼感,確實很高、很長,恐高的人不宜乘坐。
十里畫廊位于武陵源核心景區(qū)內,它屬于天子山游覽線,從十里畫廊山下前行3小時可抵達天子山頂,沿途要經過一個視野相對開闊的峽谷,約10華里,兩邊景色迷人,景點分布很多,主要集中在前行方向的左側,主要有景點壽星迎賓、駱駝峰、天狗望月、食指峰、頂天樓、全家福、仙人指路、向王觀書、海螺峰、猛虎嘯天、金雞報曉、采藥老人、錦鼠觀天、黃昏戀以及三姐妹峰標志性景點。風浪疊嶂,移步換景,每走十步就可以讓您目不暇接。每個景點在導游的解說下,顯得惟妙惟肖,一切感覺那么真切,真實,幻想著大自然的造化如此神奇。天子山索道位于天子山自然保護區(qū)內,全長2084米,上下垂直高度差為692米,我計算了一下時間,大約需6-7分鐘到達山下。(空中電梯,雖然是世界最高的電梯,但下降速度很快,你還沒好好欣賞美景就已到山下,所以選擇索道,可以慢慢地吊在空中,細細地品味壯美山峰。)十里畫廊廊長4公里,小火車全程3400米,峽谷兩岸林木蔥蘢,野花飄香;奇峰異石、千姿百態(tài)、象一幅巨大的山水畫卷,并排懸掛在千韌絕壁之上,使秀美絕倫的自然奇觀溶進仙師畫工的水墨丹青之中,在這條長達十余里的山谷兩側,溝旁黛峰屏列,山上的巖石形成了200來尊似人似物、似鳥似獸的石景造型,人行其間如在畫中這次旅行是張家界華華自助游安排的不錯的大家也可以找他,他的電話18774547599/qq1813689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