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水手為什么喜歡吃菠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把科學帶回家
(ID:steamforkids)
記者丨蘇澄宇
提到大力水手,必須提到菠菜,因為沒人不知道大力水手喜歡吃菠菜。
圖/giphy
這部上世紀60年代出品的美國動畫,每一集只有不到十分鐘的時間,主人公波比(國內譯名)總能在危難之際,從那套萬年不變的水手服里掏出一罐菠菜罐頭。
在用你想不到的方式打開罐頭后,把里面的菠菜一股腦灌進胃里,立刻化身為肌肉猛男,不,應該說是超人。什么振臂起飛都是小兒科,掄起大白鯊的尾巴就是一頓狂揍也是隨隨便便的事。
圖/giphy
話說回來,二戰(zhàn)后的美國人一直都把罐頭食品當作主要食物之一,所以把菠菜做進罐頭里,一點也不罕見,下圖便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生產的混合蔬菜罐頭,把胡蘿卜、土豆、青豆、豌豆混合在一起。
到了上世紀80年代,罐頭品牌 Allens 甚至拿知名的大力水手作為代言,把它的頭像印到自家的菠菜罐頭上,大力水手的名字“波比”直接當作產品的名稱來使用。
在當時,阿肯色州的阿爾瑪自稱為“世界菠菜之都”,因為它是 Allens 公司的所在地,其實就是菠菜罐頭的生產地。
那為什么創(chuàng)作大力水手的作者埃爾茲·西格會把菠菜當作力量來源呢?不是西藍花,也不是番茄,偏偏就是菠菜?
圖/themaginalian
1870年,德國化學家沃爾夫發(fā)表了一篇論文,首次指出菠菜中的鐵含量極高,其價值足以和紅肉相對比?!安げ撕S富的鐵”這一結論寫入了最具權威的百科全書。
大力水手的作者西格借著該項重大發(fā)現,將菠菜引入了自己的作品中,使得20世紀那會的菠菜銷量足足增長了33%。
圖/themarginalian
但其實當初沃爾夫在記筆記的時候,把小數點放錯了地方,使得菠菜的鐵含量比實際情況多了十倍。他實際發(fā)現一份100克的菠菜含鐵量大約在3.5毫克,但因為他的錯誤,結論中100克菠菜的鐵含量變成了35毫克。
另外,一份1848年的菠菜研究中,作者理查德原本所有的實驗都是建立在未干燥的、帶水分的菠菜上的,而后來在論文里卻標注成已風干的樣本,這導致了干重和鮮重的混淆(下表可見),于是乎,菠菜的實際成分被放大了。
圖/文獻
其實早在1937年,有人重新檢查了馮·沃爾夫的數字,發(fā)現并糾正了他的錯誤,但菠菜仍然被普遍認為是最富鐵的蔬菜之一,這可能真是大力水手的鍋。
上個世紀美國報紙里到處都可以看到“菠菜含鐵量高”的廣告和宣傳,而且還是有機鐵(nuxated iron)
圖/文獻
早期的兒童書籍也有將菠菜含鐵的知識放入其中,比如下圖便是1918年首次出版的《兒童健康字母表》插圖:I代表iron,存在于菠菜和雞蛋中……
圖/文獻
1981年,《英國醫(yī)學雜志》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標題為《菠菜富含鐵的神話是如何成為都市學術傳說的》詳細論證了菠菜神話到底如何來的。
其實早在1932年7月3日那一期大力水手漫畫里,波比就解釋了自己為什么要吃菠菜:大力水手吃菠菜是因為菠菜含有維生素 A。
圖/大力水手漫畫
但實際上菠菜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K、各類礦物質(包括鐵)、輔酶Q10等,并不富含維生素A。然而,菠菜富含 β-胡蘿卜素,人體可以將其轉化為維生素 A。
大力水手的作者西格之所以選擇了菠菜作為力量源泉,因為他明白對于父母來說,想讓小孩吃蔬菜有多么難,特別是在蔬菜完全不被重視的年代尤為如此。于是,他選擇了用菠菜作為漫畫形式,向小孩傳遞蔬菜可以增強身體的信息,讓他們不那么討厭吃蔬菜。
西格曾借漫畫中的波比之口,寫了一段話:
“親愛的孩子們,我之所以如此強壯,是因為我年輕時吃過菠菜,如果你們想要像我一樣強壯,你們就要像你們的外婆一樣吃掉蔬菜,成為真正的大力水手”
021yin.com/figure/alues-presented-for-the-iron-oxide-content-of-spinach-as-presented-by-A-B-Jacob_fig2_331556841
讀完點個【在看】??